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睛隆

全国唯一整乡搬迁的彝族乡,如何写好整乡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2020年01月14日 07:57:31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肖 雄 邵 梦

全国唯一整乡搬迁的彝族乡,如何写好整乡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新三宝”开启新生活

 

  “大人家门口就业,收入有保障;娃娃家门口读书,就学有前途;一家生病有医保,哪样都不愁,我们可是住在城里的‘新三宝人’啦!”说起新生活,田进芬开心极了。

  走进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一排排依山而建的二层小楼房,保留了彝族的独具特色。

  三宝乡,全国唯一一个整乡搬迁的彝族乡,贵州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绝大部分群众处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而田进芬,是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整乡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之一。

  三宝彝族乡自2017年11月实施整乡搬迁以来,全乡5000余名搬迁群众全部搬进晴隆县城阿妹戚托小镇,搬进新楼房,成为新市民。

  而整乡搬迁,如何逐步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如何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

  “我们针对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就学,水、电、房屋、治安等方面问题提供及时、全面的‘保姆式’服务,帮助群众尽快转变旧观念,适应社区新生活。”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三宝街道副主任鄢娇介绍,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2019年7月三宝街道成立,由原来的三宝乡扩组为六个新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围绕新市民就业服务、教育服务、卫生健康服务、民政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服务等社区治理服务,坚持以“五个体系”为抓手,持续抓好后续扶持工作。

  “我们家是去年的4月搬过来的,以前的老房子是瓦房,现在住的是楼房,我们家就三个人住,二楼租给小镇用来搞民宿。”自从搬进新家园,新市民王幺妹一家日子甜,她说,以前在老家,就种点苞谷收入不高,现在搬到城里来后,她做保洁员,从农低保转为城低保,儿子也从外地回来了。“感觉像做梦一样,生活越来越好了,更幸福了!”

  走进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新市民服务中心,设置了警务、社保、就业等窗口,群众遇到的急事难事,都能“一站式”得到解决。

  “2018年5月以来,已处理病患47例。”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服务中心卫生健康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王晋说。为切实解决新市民看病难、住院难、治疗贵等问题,该中心主动上门服务为居民们办理医保、申请补助、宣传医疗知识,除配备家庭医生外,还开展了远程协助医疗。

  三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知:真正让新市民融入新生活,致富奔小康,就业是关键。三宝街道始终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积极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住三宝工业园,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居家就业,就近就业,最终实现稳定脱贫。

  “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离家远消费也高,现在,在厂里上班只需要两分钟,和我老婆一个月收入5000多元,还能照顾父母。”在离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不远的建隆新能源汽车厂里,新市民杨合玉说。

  “我们可不是以前的三宝人了,现在,吃穿用不用愁嘛!”新生活新气象,新市民陈情梅说搬进新家,换了一种活法。

  据了解,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晴隆县党委政府在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引进建隆新能源汽车、山水鞋业、霞湖世家等15家企业,通过组建劳务公司、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开发就业岗位、提升就业率。

  同时,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上,该县持续深化“人社+部门+劳动力”培训模式,有序开展劳动力全员培训,形成先培训再就业、以培训促就业、抓就业强产业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已解决三宝彝族乡2850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

  夜幕降临,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万家灯火,一派热闹景象,三宝彝族乡的乡亲们,脱贫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富。(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记者 肖 雄 实习生 邵 梦)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全国唯一整乡搬迁的彝族乡,如何写好整乡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黔西南日报 | 2020年01月14日 07:57:31 | 肖 雄 邵 梦

全国唯一整乡搬迁的彝族乡,如何写好整乡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新三宝”开启新生活

 

  “大人家门口就业,收入有保障;娃娃家门口读书,就学有前途;一家生病有医保,哪样都不愁,我们可是住在城里的‘新三宝人’啦!”说起新生活,田进芬开心极了。

  走进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一排排依山而建的二层小楼房,保留了彝族的独具特色。

  三宝乡,全国唯一一个整乡搬迁的彝族乡,贵州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绝大部分群众处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而田进芬,是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整乡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之一。

  三宝彝族乡自2017年11月实施整乡搬迁以来,全乡5000余名搬迁群众全部搬进晴隆县城阿妹戚托小镇,搬进新楼房,成为新市民。

  而整乡搬迁,如何逐步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如何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

  “我们针对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就学,水、电、房屋、治安等方面问题提供及时、全面的‘保姆式’服务,帮助群众尽快转变旧观念,适应社区新生活。”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三宝街道副主任鄢娇介绍,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2019年7月三宝街道成立,由原来的三宝乡扩组为六个新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围绕新市民就业服务、教育服务、卫生健康服务、民政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服务等社区治理服务,坚持以“五个体系”为抓手,持续抓好后续扶持工作。

  “我们家是去年的4月搬过来的,以前的老房子是瓦房,现在住的是楼房,我们家就三个人住,二楼租给小镇用来搞民宿。”自从搬进新家园,新市民王幺妹一家日子甜,她说,以前在老家,就种点苞谷收入不高,现在搬到城里来后,她做保洁员,从农低保转为城低保,儿子也从外地回来了。“感觉像做梦一样,生活越来越好了,更幸福了!”

  走进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新市民服务中心,设置了警务、社保、就业等窗口,群众遇到的急事难事,都能“一站式”得到解决。

  “2018年5月以来,已处理病患47例。”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服务中心卫生健康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王晋说。为切实解决新市民看病难、住院难、治疗贵等问题,该中心主动上门服务为居民们办理医保、申请补助、宣传医疗知识,除配备家庭医生外,还开展了远程协助医疗。

  三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知:真正让新市民融入新生活,致富奔小康,就业是关键。三宝街道始终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积极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住三宝工业园,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居家就业,就近就业,最终实现稳定脱贫。

  “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离家远消费也高,现在,在厂里上班只需要两分钟,和我老婆一个月收入5000多元,还能照顾父母。”在离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不远的建隆新能源汽车厂里,新市民杨合玉说。

  “我们可不是以前的三宝人了,现在,吃穿用不用愁嘛!”新生活新气象,新市民陈情梅说搬进新家,换了一种活法。

  据了解,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晴隆县党委政府在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引进建隆新能源汽车、山水鞋业、霞湖世家等15家企业,通过组建劳务公司、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开发就业岗位、提升就业率。

  同时,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上,该县持续深化“人社+部门+劳动力”培训模式,有序开展劳动力全员培训,形成先培训再就业、以培训促就业、抓就业强产业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已解决三宝彝族乡2850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

  夜幕降临,阿妹戚托小镇新市民居住区万家灯火,一派热闹景象,三宝彝族乡的乡亲们,脱贫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富。(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记者 肖 雄 实习生 邵 梦)

推荐阅读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0-29
黔西南日报   2020-10-30
黔西南人才市场  2020-11-03
中共安龙县委组织部  2020-10-28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22
兴义市人民政府网  2020-11-23
义龙新区新闻中心  2020-11-05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盘兴铁路项目部  2020-10-31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14
廉洁黔西南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