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9人接力参军传佳话 50年两对同胞兄弟入伍成美谈
祖孙三代9人接力参军传佳话 50年两对同胞兄弟入伍成美谈
--记贵州晴隆82岁陈德富老人的浓浓爱国情
亮点黔西南讯 “到了部队要好好干,要不怕苦,不怕累,多锻炼自己,报效祖国。”9月16日,在黔西南州晴隆县人民武装部大院里,当看见自己的两个同胞孙子陈涛、陈磊换上崭新的军装即将登车出发时,胡须花白,年过八旬的陈德富老人在激动之余不忘告诫孙子。今年82岁的陈德富老人亲自将三代人送入军营,流露出浓浓的爱国之情。

图为50年前(1964年12月)入伍的陈德富老人同胞弟弟陈德兴(左)、陈德书
陈德富老人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紫马乡龙头村湾子组人,虽然自己并没有参过军,但在他年轻时,曾在原紫马乡屯上公社(现屯上村)参加过民兵训练,从此他就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陈德富老人回忆说,1960年,在生产队担任队长时,负责本生产队的生产、征兵宣传等工作。陈德富老人还告诉笔者,那时每年都要去晴隆县武装部军训一个月,军事理论、作战技能等都要学习,这就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军营生活。
在晴隆县武装部参加民兵训练后,陈德富对部队有了一次较深的了解。“部队纪律严,讲团结,是个真正能锻炼人的地方。”陈德富说,像平时生活中不用叠被子,办事拖拖拉拉的坏毛病都能在部队中改掉。另外,军营里还经常会有各种团队比赛,对培养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也有很大帮助。“如果当初不是超龄的话,我会义无反顾地去参军。”年逾八旬的陈德富老人对于当年未能参军依然遗憾不已。
在晴隆县武装部参加民兵训练后,陈德富对部队有了一次较深的了解。“部队纪律严,讲团结,是个真正能锻炼人的地方。”陈德富说,像平时生活中不用叠被子,办事拖拖拉拉的坏毛病都能在部队中改掉。另外,军营里还经常会有各种团队比赛,对培养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也有很大帮助。“如果当初不是超龄的话,我会义无反顾地去参军。”年逾八旬的陈德富老人对于当年未能参军依然遗憾不已。
既然自己当不了兵,那就多动员其他人积极参军。因此,陈德富把参军的希望寄托到弟弟和子孙们身上。

图为今年(2015年)入伍的同胞两兄弟陈涛(左)、陈磊。

图为今年(2015年)入伍的同胞两兄弟陈涛(右)、陈磊
在陈氏这个大家庭里,陈德富有5兄弟,1964年10月,征兵开始开始,他就动员自己的3个弟弟积极报名参加体检,3个兄弟都体检合格。后因家里年过八旬的奶奶和父母需要照顾,就把三弟留在家里照顾奶奶;把四弟(陈德兴)、五弟(陈德书)送去参军,兄弟俩一起参军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某部队当了一名工程兵。从此,陈氏的“军人世家”正式由他们开始。

图为陈德富老人给即将入伍的两孙子讲解晴隆抗战路的历史。

陈德富老人(右二)与五弟陈德书在晴隆抗战路“二十四道拐”前同两孙子合影。
在部队里,陈德兴、陈德书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在政治学习、军事训练上互相较劲、比拼,谁都不愿输给对方。兄弟俩多次立功受奖,年年被评为“毛主席的‘五好战士’”,并在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里,陈德富老人经常教育子孙:“陈家子孙要热爱祖国,忠于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要参军入伍到部队,保家卫国。”在他的正确教育下,子孙们陆续进入军营。1974年12月,他又将大儿子陈显春送去参军,入伍到解放军云南某部,1979年参加中越自卫还击战,在战斗中荣立中越自卫还击战勋章,服役6年后复员回乡;二侄子陈显坤1991年参军,在广西边防某团服役,工作中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小侄子陈刚1990年参军,在海军航空兵某部服役。
“要热爱祖国,忠于党,不怕辛苦,不怕牺牲,要参军入伍到部队,保家卫国。”陈德富的话是叮嘱,也是陈家不成文的“家训”,代代相传。在如此浓厚的军人氛围家庭的影响下,他的大孙子(陈显春的儿子)陈正,侄孙子陈萧也先后参军,今年他的两个同胞小孙子陈涛、陈磊也在同一天入伍。
一个家庭有人当兵很正常,要说祖孙三代9人当兵的应该为数不多,要说祖孙三代相隔50年有两对同胞兄弟同一天参军入伍,更是少之又少。然而,陈氏祖孙三代9人接力踊跃参军、精忠报国的故事在晴隆县紫马乡是家喻户晓,在当地被誉为“参军大户”。如今,“光荣军属”“光荣之家”等光荣牌匾在陈家已经悬挂传承了近半个多世纪。
“我们陈家祖孙三代都有当兵的,50年前(1964年12月)我亲自将同胞兄弟陈德兴、陈德书在同一天送到同一个部队,更巧的是今年我又要送我的两个同胞孙子在同一天入伍到同一个部队。现在我们陈家祖孙三代共有9人接力参军报国。”提起自己的一家,胡须花白、耄耋之年的陈德富老人满脸的高兴和自豪。
军队里就是一个大熔炉,能把人锤炼得更勇敢、更坚毅。这对于陈家人来说毫不例外。今年60岁的陈显春1974年参军,参加了中越自卫还击战。“说实话,刚到战场上时我哭过。当时我是步兵,背着干粮、枪支,翻山越岭,走得双脚全是水泡,而时不时遭到对方的偷袭,这对于才20出头的我来说一切是残酷的。但是,当我看到了身边战友倒下牺牲的时候,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想为战友报仇!”

陈德富的五弟、50年前入伍的陈德书题词勉励即将入伍的两侄孙子。
![NXX(H1C8J%IPY$F94]~)L~8.png](http://www.ldqxn.com/d/file/p/20150917/be1fb6d59704928d72ca1d302f93d6ee.png)
陈德富(左二)的五弟陈德书题词“精忠报国”勉励即将入伍的两侄孙子。。
说起来,陈涛、陈磊这两兄弟确实是一对苦命的孩子,在他们三、五岁大的时候,妈妈不知何故,就离开他们,改嫁他人。从此,他们就和爸爸相依为命,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慢慢长大成人。
“我们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参军梦,从小受祖父、大伯和哥哥的影响,一直对军营生活十分向往,现在已做好去部队吃苦的准备。到部队以后,我们兄弟俩一定牢记叮嘱,好好磨炼自己,刻苦训练,努力学习,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晴隆县人武部大院里,已换上崭新的军装即将入伍的同胞兄弟陈涛、陈磊异口同声的告诉笔者。

图为祖孙三代9军人(除1人正在部队服役)及家属与晴隆县人武部领导合影
陈家祖孙三代参军的9个人中,有工程兵、步兵、海军、武警、特种兵等,不一样的军旅生涯,有一点却是一样的,每个人都牢记那句叮嘱:“要热爱祖国,忠于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要参军入伍到部队,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信念,支撑着他们去甘于牺牲、甘于奉献,因此多人立功或受嘉奖。
( 崔占朋 潘历勇 陈正摄影报道)

频道推荐
共有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