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睛隆

晴隆:“三环连扣”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

2014年06月10日 15:21:19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

    亮点黔西南讯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黔西南州晴隆县深化拓展基层党建“细胞工程”,积极探寻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点,创建“三环连扣”党建模式,抓好社区这个城镇社会的细胞、前沿和缩影,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破解难题,落实目标。结合“微心愿”征集活动的开展,以征集问题、找准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按照结对联系、征集心愿、落实心愿、跟踪回访、总结公示“五个流程”,采取“1+n”或“n+1”的帮扶形式,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和活动场所服务功能,全面推行“三有一化”建设,制定《社区“三有一化”工作方案》,着力破解社区“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场所议事”等问题,重点加强社区服务站建设和改造,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功能,开设党建、劳保、民政、计生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目前,全县5个社区办公场所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优化社区党组织班子年龄和学历结构,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从县直机关选派5名干部到社区任副支书,协助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工作,激活了社区党建“细胞”;县财政按照每个社区每年1万元作为运行经费,同时,争取帮联单位、辖区单位的资助,为社区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有效减轻社区的经费压力,实现了社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推进城镇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的良好格局。

    延伸设置,消除“盲点”。为适应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需要,将社区“三有一化”与创建“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相结合,强化社区服务、凝聚、管理、维稳四大功能,把社区党组织向各居民小区、楼宇、集贸市场、群众性社团等区域逐步延伸,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等功能型党组织。同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由党支部、公安派出所、计生办组成的流动党员联络管理站,负责流出流入党员的联系、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外出流动党员档案库,着力打造强健的社区服务队伍,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切实消除党建“盲点”。

    健全机制,强化责任。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共建机制,构建党员管理新机制。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和“微心愿”征集活动,突破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将区域内离退休干部、单位负责人、积极分子、共青团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确定赶集天作为驻社区单位党员“社区工作日”,广泛征集群众“微心愿”,解决群众“微需求”。用制度保证基层组织工作规范运行。重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力求形成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建立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党员社区表现评价、承诺践诺等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社区党建工作的全过程,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使“结对帮扶”和“微心愿”征集活动更具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带动了社区管理创新。(黄霖 报道)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晴隆:“三环连扣”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

亮点黔西南 | 2014年06月10日 15:21:19 | 

    亮点黔西南讯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黔西南州晴隆县深化拓展基层党建“细胞工程”,积极探寻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点,创建“三环连扣”党建模式,抓好社区这个城镇社会的细胞、前沿和缩影,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破解难题,落实目标。结合“微心愿”征集活动的开展,以征集问题、找准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按照结对联系、征集心愿、落实心愿、跟踪回访、总结公示“五个流程”,采取“1+n”或“n+1”的帮扶形式,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和活动场所服务功能,全面推行“三有一化”建设,制定《社区“三有一化”工作方案》,着力破解社区“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场所议事”等问题,重点加强社区服务站建设和改造,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功能,开设党建、劳保、民政、计生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目前,全县5个社区办公场所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优化社区党组织班子年龄和学历结构,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从县直机关选派5名干部到社区任副支书,协助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工作,激活了社区党建“细胞”;县财政按照每个社区每年1万元作为运行经费,同时,争取帮联单位、辖区单位的资助,为社区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有效减轻社区的经费压力,实现了社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推进城镇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的良好格局。

    延伸设置,消除“盲点”。为适应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需要,将社区“三有一化”与创建“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相结合,强化社区服务、凝聚、管理、维稳四大功能,把社区党组织向各居民小区、楼宇、集贸市场、群众性社团等区域逐步延伸,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等功能型党组织。同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由党支部、公安派出所、计生办组成的流动党员联络管理站,负责流出流入党员的联系、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外出流动党员档案库,着力打造强健的社区服务队伍,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切实消除党建“盲点”。

    健全机制,强化责任。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共建机制,构建党员管理新机制。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和“微心愿”征集活动,突破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将区域内离退休干部、单位负责人、积极分子、共青团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确定赶集天作为驻社区单位党员“社区工作日”,广泛征集群众“微心愿”,解决群众“微需求”。用制度保证基层组织工作规范运行。重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力求形成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建立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党员社区表现评价、承诺践诺等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社区党建工作的全过程,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使“结对帮扶”和“微心愿”征集活动更具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带动了社区管理创新。(黄霖 报道)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