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睛隆

乡村能人刘胜洪:身残志弥坚 带民迈富路

2014年06月06日 08:41:25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李拼鳌

身残志弥坚 带民迈富路

——晴隆县大田乡新寨村村委会主任刘胜洪带领移民创业致富记

李拼鳌

图为刘胜洪家的养羊场里工人在给山羊添料。

    7年前那个草长莺飞的三月,祖祖辈辈居住于素称晴隆“北大门”长流乡新联村堕竹组的31户布依族村民,为支援光照电站建设,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决然告别世代赖以生存的故土,迁往地处晴隆县大田乡北面,毗邻晴隆县花贡镇的新寨村兴隆组集中安置。7年时间过去了,兴隆组布依族移民群众依靠种植早熟蔬菜和养羊,过上了富裕殷实的日子,同时,他们还培育出辣椒、糯玉米、棒豆、西红柿、茄子等优质早熟无公害蔬菜,建成了80亩蔬菜产业基地,通过发展早熟蔬菜和养羊业,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然而,该组布依族移民能过上今天富裕殷实的日子,他们无不感谢一个人——新任新寨村村委会主任、残疾汉子刘胜洪。在新寨村,甚或是大田乡,刘胜洪可算是名人了,不单因他是新寨村的村委会主任,更因他是带领兴隆组布依族移民乃至新寨村群众种菜和养羊迈上富路的“领路人”。

   “我们能种早熟蔬菜致富,得感谢小刘,没有他的带领,恐怕我们大家过的日子和以前在长流堕竹居住时别无二样。”一提到刘胜洪,兴隆移民组72岁菜农柏思荣老人很是感激。

    狗咬落残疾 外出打拼长见识

    小时候,刘胜洪因被狗把左腿咬成重伤而贪吃糯米饭落下终身残疾。虽然残疾,屡受挫折,但他仍不灰心,乐观向上。为了证明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初中毕业后,他外出闯荡,当过铝业工人,养过猪,做过木材生意……为了能够实现致富梦, 2007年3月移民大田乡新寨村兴隆组的刘胜洪,于2013年1月依托当地地处麻布河河谷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的优势,依靠党和国家的移民好政策,大力发展早熟蔬菜种植和山羊养殖,不仅为自己的小康生活铺就了一条致富路,还带动了兴隆组布依族移民和周边群众致富。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的刘胜洪,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刻苦用功,成绩一直不错,但见周围一些残疾人即便考上学校都没能录取,他心灰意冷,初中毕业便忍痛割爱离开了学校,走进了社会。

   “当时受招生限制,残疾人读书即使成绩再好,也没有学校会录取我们,我该怎么办呢?肯定不能沉沦,一定要证明给父母看,证明给社会看,我能挣钱养活自己,让他们放心。”一向男子汉气魄的刘胜洪乐观地告诉记者,初中毕业离开学校后,他就开始给自己寻找出路,出门的首站就来到了云南昆明一家铝业厂,在那里,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量。“不出门的话,永远不会接受到新鲜事物。”刘胜洪说。

    不习惯被束缚的他,只在铝业厂干了8个月,就离开铝业厂回家养猪兼顾做木材生意。“当时长流乡一带木材缺乏,我就办齐证件做木材生意,从晴隆县花贡镇、普安县龙吟镇等地运木材到长流出售,没想到,确实还能赚点小钱,加上每年喂几个猪出售,日子还算过得去。”回忆起刚开始喂猪和做生意时的情景,刘胜洪虽满脸喜悦,但难掩内心的心酸。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亦是,尤其是地处交通比赛的大山深沟的原居住地堕竹来说,残疾人要创业,想致富,付出的就得比别人更苦更累,请人抬猪出去卖,步行十几二十里山路去找车运木材,基本都是常事。”刘胜洪认为,正因为开始创业时的苦与累磨炼了自己,所以如今再难、再苦、再累的事也很少倒自己。

    移居兴隆组 发展蔬菜带领群众富

    今年45岁的村委会主任刘胜洪,移民前任长流乡新联村村委会副主任,那时,他看到村民粗放式的耕作方式,换来的只是广种薄收,心里很是难过,就一心想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但由于原居住地的长流乡新联村地处重峦叠嶂的大山深沟,那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干旱少雨,人口密集,土地贫瘠且狭窄,再加上村里的农田耕地全是坡耕地,不仅耕作难度大,而且大部分农田耕地没有路,农业运输全靠人挑驴驮,耕地、播种和运输等耕作环节劳动强度大,根本不具备发展种植产业和养殖业的条件,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总也富不起来。

   “要是遇上连年干旱,有时连种子成本都收不回来,更别说一家人的口粮了。”刘胜洪告诉记者,打记事起,刘胜洪就在那恶劣的环境里生活,恶劣的生活条件让他从小就下定决心要走出大山。

    2007年3月,刘胜洪与所居住的堕竹组31户布依族村民为积极支持北盘江光照电站建设,“舍小家,顾大家”,以库区移民的方式,走出大山,全部搬迁到大田乡新寨村兴隆组,并任新寨村村委委员。

    2013年1月,在经过移居多年的观察后,刘胜洪发觉移居的兴隆组地处麻布河畔低河谷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无降雪,气候比较暖和,土壤肥沃,水源较为丰富,很适合早熟蔬菜种植。于是,作为村委委员的刘胜洪,为了给兴隆移民开辟致富渠道,让他们能“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就挨家逐户动员兴隆组布依族移民首先发展早熟蔬菜致富。“在原家乡种地将种子撒到地里就不用管了,现在种早熟蔬菜既要掌握技能,还要像照管孩子一样精心管理,又苦又累,不划算,没干头。”刘胜洪的“游说”,遭到了习惯于传统耕作方式的移民的反对。

    说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当年1月中旬,刘胜洪与妻子商量后,买来塑料薄膜、种子,整地、垄沟、播种… …开始在自己分得的0.8亩地里种植辣椒、糯玉米等早熟蔬菜。苦心人,天不负,经过精耕细作,是年的5月中旬,早熟蔬菜丰收,并在当地早上市20多天,仅0.8亩地的辣椒、糯玉米,就卖得8000多块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兴隆组的布依族移民们看到了刘胜洪种植早熟蔬菜获得效益后,今年1月初,31户布依族移民家家户户都发展了早熟蔬菜,面积达80余亩,户均2.58余亩。目前,兴隆组80余亩辣椒、黄豆、棒豆、糯玉米等早熟蔬菜长势喜人,有望丰收,预计可为种植户户均带来2余万元收入。由于带富有功和村民的信任,今年1月下旬,刘胜洪被选民高票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如果今年的80余早熟蔬菜丰收,明年我将以试种成功的经验,向村民无偿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带领麻布河畔的拉碧、新一、新二、纳屯等村民组发展早熟蔬菜,形成300亩早熟蔬菜种植规模,让大家靠种菜走上富路,过上好这日子。”新任村委会主任刘胜洪对明年的早熟蔬菜种植已有了规划,他誓要带领村民将早熟蔬菜发展成为致富菜。

    主任当羊倌  养殖山羊带着群众干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身为村主任的刘胜洪始终不忘还没有脱贫的乡亲们,他整天琢磨着怎样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富裕路。他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他贴近农民,把种植养殖技术与信息带入农户家中。

    今年2月初,刘胜洪经过市场调查和上网搜集资料,觉得舍饲兼放养养羊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虽然之前很多村民也有养羊,但规模小,效益不明显,于是他把“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作为创业动力,依托晴隆县养羊的优惠政策,利用政府贴息贷款20万元,建起了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的养羊场,购进130余只养,准备依靠科学的舍饲兼放养闯出一条致富路,再在养羊业上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做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刘胜洪说,他准备组建蔬菜种植和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种统一、防统一、料统一、销统一”四个统一的模式,发展壮大种植养殖规模,让更多群众从合作社中获得效益,共同致富奔小康。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乡村能人刘胜洪:身残志弥坚 带民迈富路

亮点黔西南 | 2014年06月06日 08:41:25 | 李拼鳌

身残志弥坚 带民迈富路

——晴隆县大田乡新寨村村委会主任刘胜洪带领移民创业致富记

李拼鳌

图为刘胜洪家的养羊场里工人在给山羊添料。

    7年前那个草长莺飞的三月,祖祖辈辈居住于素称晴隆“北大门”长流乡新联村堕竹组的31户布依族村民,为支援光照电站建设,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决然告别世代赖以生存的故土,迁往地处晴隆县大田乡北面,毗邻晴隆县花贡镇的新寨村兴隆组集中安置。7年时间过去了,兴隆组布依族移民群众依靠种植早熟蔬菜和养羊,过上了富裕殷实的日子,同时,他们还培育出辣椒、糯玉米、棒豆、西红柿、茄子等优质早熟无公害蔬菜,建成了80亩蔬菜产业基地,通过发展早熟蔬菜和养羊业,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然而,该组布依族移民能过上今天富裕殷实的日子,他们无不感谢一个人——新任新寨村村委会主任、残疾汉子刘胜洪。在新寨村,甚或是大田乡,刘胜洪可算是名人了,不单因他是新寨村的村委会主任,更因他是带领兴隆组布依族移民乃至新寨村群众种菜和养羊迈上富路的“领路人”。

   “我们能种早熟蔬菜致富,得感谢小刘,没有他的带领,恐怕我们大家过的日子和以前在长流堕竹居住时别无二样。”一提到刘胜洪,兴隆移民组72岁菜农柏思荣老人很是感激。

    狗咬落残疾 外出打拼长见识

    小时候,刘胜洪因被狗把左腿咬成重伤而贪吃糯米饭落下终身残疾。虽然残疾,屡受挫折,但他仍不灰心,乐观向上。为了证明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初中毕业后,他外出闯荡,当过铝业工人,养过猪,做过木材生意……为了能够实现致富梦, 2007年3月移民大田乡新寨村兴隆组的刘胜洪,于2013年1月依托当地地处麻布河河谷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的优势,依靠党和国家的移民好政策,大力发展早熟蔬菜种植和山羊养殖,不仅为自己的小康生活铺就了一条致富路,还带动了兴隆组布依族移民和周边群众致富。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的刘胜洪,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刻苦用功,成绩一直不错,但见周围一些残疾人即便考上学校都没能录取,他心灰意冷,初中毕业便忍痛割爱离开了学校,走进了社会。

   “当时受招生限制,残疾人读书即使成绩再好,也没有学校会录取我们,我该怎么办呢?肯定不能沉沦,一定要证明给父母看,证明给社会看,我能挣钱养活自己,让他们放心。”一向男子汉气魄的刘胜洪乐观地告诉记者,初中毕业离开学校后,他就开始给自己寻找出路,出门的首站就来到了云南昆明一家铝业厂,在那里,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量。“不出门的话,永远不会接受到新鲜事物。”刘胜洪说。

    不习惯被束缚的他,只在铝业厂干了8个月,就离开铝业厂回家养猪兼顾做木材生意。“当时长流乡一带木材缺乏,我就办齐证件做木材生意,从晴隆县花贡镇、普安县龙吟镇等地运木材到长流出售,没想到,确实还能赚点小钱,加上每年喂几个猪出售,日子还算过得去。”回忆起刚开始喂猪和做生意时的情景,刘胜洪虽满脸喜悦,但难掩内心的心酸。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亦是,尤其是地处交通比赛的大山深沟的原居住地堕竹来说,残疾人要创业,想致富,付出的就得比别人更苦更累,请人抬猪出去卖,步行十几二十里山路去找车运木材,基本都是常事。”刘胜洪认为,正因为开始创业时的苦与累磨炼了自己,所以如今再难、再苦、再累的事也很少倒自己。

    移居兴隆组 发展蔬菜带领群众富

    今年45岁的村委会主任刘胜洪,移民前任长流乡新联村村委会副主任,那时,他看到村民粗放式的耕作方式,换来的只是广种薄收,心里很是难过,就一心想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但由于原居住地的长流乡新联村地处重峦叠嶂的大山深沟,那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干旱少雨,人口密集,土地贫瘠且狭窄,再加上村里的农田耕地全是坡耕地,不仅耕作难度大,而且大部分农田耕地没有路,农业运输全靠人挑驴驮,耕地、播种和运输等耕作环节劳动强度大,根本不具备发展种植产业和养殖业的条件,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总也富不起来。

   “要是遇上连年干旱,有时连种子成本都收不回来,更别说一家人的口粮了。”刘胜洪告诉记者,打记事起,刘胜洪就在那恶劣的环境里生活,恶劣的生活条件让他从小就下定决心要走出大山。

    2007年3月,刘胜洪与所居住的堕竹组31户布依族村民为积极支持北盘江光照电站建设,“舍小家,顾大家”,以库区移民的方式,走出大山,全部搬迁到大田乡新寨村兴隆组,并任新寨村村委委员。

    2013年1月,在经过移居多年的观察后,刘胜洪发觉移居的兴隆组地处麻布河畔低河谷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无降雪,气候比较暖和,土壤肥沃,水源较为丰富,很适合早熟蔬菜种植。于是,作为村委委员的刘胜洪,为了给兴隆移民开辟致富渠道,让他们能“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就挨家逐户动员兴隆组布依族移民首先发展早熟蔬菜致富。“在原家乡种地将种子撒到地里就不用管了,现在种早熟蔬菜既要掌握技能,还要像照管孩子一样精心管理,又苦又累,不划算,没干头。”刘胜洪的“游说”,遭到了习惯于传统耕作方式的移民的反对。

    说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当年1月中旬,刘胜洪与妻子商量后,买来塑料薄膜、种子,整地、垄沟、播种… …开始在自己分得的0.8亩地里种植辣椒、糯玉米等早熟蔬菜。苦心人,天不负,经过精耕细作,是年的5月中旬,早熟蔬菜丰收,并在当地早上市20多天,仅0.8亩地的辣椒、糯玉米,就卖得8000多块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兴隆组的布依族移民们看到了刘胜洪种植早熟蔬菜获得效益后,今年1月初,31户布依族移民家家户户都发展了早熟蔬菜,面积达80余亩,户均2.58余亩。目前,兴隆组80余亩辣椒、黄豆、棒豆、糯玉米等早熟蔬菜长势喜人,有望丰收,预计可为种植户户均带来2余万元收入。由于带富有功和村民的信任,今年1月下旬,刘胜洪被选民高票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如果今年的80余早熟蔬菜丰收,明年我将以试种成功的经验,向村民无偿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带领麻布河畔的拉碧、新一、新二、纳屯等村民组发展早熟蔬菜,形成300亩早熟蔬菜种植规模,让大家靠种菜走上富路,过上好这日子。”新任村委会主任刘胜洪对明年的早熟蔬菜种植已有了规划,他誓要带领村民将早熟蔬菜发展成为致富菜。

    主任当羊倌  养殖山羊带着群众干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身为村主任的刘胜洪始终不忘还没有脱贫的乡亲们,他整天琢磨着怎样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富裕路。他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他贴近农民,把种植养殖技术与信息带入农户家中。

    今年2月初,刘胜洪经过市场调查和上网搜集资料,觉得舍饲兼放养养羊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虽然之前很多村民也有养羊,但规模小,效益不明显,于是他把“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作为创业动力,依托晴隆县养羊的优惠政策,利用政府贴息贷款20万元,建起了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的养羊场,购进130余只养,准备依靠科学的舍饲兼放养闯出一条致富路,再在养羊业上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做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刘胜洪说,他准备组建蔬菜种植和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种统一、防统一、料统一、销统一”四个统一的模式,发展壮大种植养殖规模,让更多群众从合作社中获得效益,共同致富奔小康。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