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睛隆

六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公公 易宏巧,好媳妇的典范

2014年05月30日 07:58:45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赵玖义

六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公公

易宏巧,好媳妇的典范

赵玖义

图为易宏巧给公公喂饭。

   《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晴隆县马场乡四寨村,好媳妇易宏巧六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这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用自己的双肩扛起责任,让四肢瘫痪的公公生命延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经》的这一真谛。

    6年前,易宏巧35岁,有一个幸福的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时年65岁的公公江绍凤已从马场中学退休。公公一边照顾多病的婆婆,一边帮易宏巧夫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享受天伦之乐。丈夫江林铠也很有经济头脑,在干好农活之余,到附近乡场赶转转场以补贴家用。儿子江禹钰学习很用心,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对老人也挺孝顺。一家人挤住在三间瓦房里,虽不富裕却充满了温馨与幸福。

    2008年,江绍凤不小心从两米高的坎上摔了下去,造成颈椎骨折,从此四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吃喝拉撒完全不能自理。
 
    丈夫是家里的全劳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平时还得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所以,照顾公公的大部分责任就落在了易宏巧的肩上。
 
    易宏巧照顾公公特别细心。2014年1月10日,记者随晴隆县教育局资助中心的同志,把中央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10000元资助金送到江绍凤病床前。江老师家刚搬新家,三间平房被隔成了六个房间,他单独住一个房间,一台平躺便可直视的电视正播放着新闻,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按摩器和一些药。让我们吃惊的是,在这个不足15平方米,窗户紧闭的小房间里,一个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吃喝拉撒睡全在这里,但房间里居然没有异味!
 
    江林铠告诉我们说,他的父亲虽然四肢不能动,但大脑特别清醒,思维特别敏捷,很健谈。江老师三番五次地告诉我,他能活到现在,全靠他的儿媳妇易宏巧,照顾自己比亲闺女还好。
江老师在省城贵阳治疗期间,当得知公公以后还需要输液等护理后,细心的易宏巧便细心观察医生输液,还不忘向医生请教,因此,50多天的治疗结束后,她经过不断的摸索,学会了输液。为了减少公公的疼痛,她给公公输液的手法很轻。江老师说,儿媳妇输液比医生还娴熟、细心。
 
    出院后,一张床就是江老师生活的全部,四肢不能动,吃饭喝水都得靠人喂,吃饭时不时会有饭菜落在铺盖上,汤汁洒在衣裳上。还常常便秘,于是易宏巧只得用手去抠。小便只能靠导尿管,不等装尿液的容器满,细心的易宏巧就会及时倒掉。为了让公公好受些,易宏巧还要经常给公公换洗衣裳,用帕子给公公搓澡,每次脱、穿衣裳,为公公翻身,瘦小的小易都累得一身大汗。
 
    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洗衣搓背,准时给公公吃药、打针、输液、按摩,每天重复着家务、农活、照顾好公公的三点一线,尽管累,但易宏巧从未有过怨言。常常是一口水、一口饭地先把老人喂饱,等到自己吃饭的时候,饭菜早就冷了。生病的老人心理是脆弱的,有时候小易的饭喂多了,公公就要瞪眼;喂快了,老人就把头歪到一边……每当这个时候,易宏巧都从不发火,笑着等老人消了气后,把饭菜热了再喂,直到老人满意为止。
 
    2013年9月,公公有10多天都吃不下饭,肚子胀得像一面鼓,也排不出大小便。家族里的叔伯兄弟都以为老人挺不过去了,但却也想不出好法子。易宏巧很着急,她不能眼睁睁看着老人离去,于是三更半夜跑到乡里去请医生,由于跑得急,在坑洼不平的路面,小易不知绊倒了几次。跌倒、爬起来接着跑;再跌倒、爬起来再跑。终于到了卫生院,卫生院里只有路灯还亮着,医生早就睡了,顾不了那么多,她硬是把医生从被窝里“请”起来,带上药箱跟着她一路跑回家。经过医生紧急抢救,江老师又挺了过来。事后医生说,要不是抢救及时,恐怕老人就走了。那一晚上,易宏巧一宿没睡,无论家里人怎样劝,她都坚持守在公公床前。这样的事情,在这6年中,易宏巧不知道遇到过好多回,但每次她都想尽一切办法,硬是把老人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要不是这个儿媳妇,恐怕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说完,江老师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都说人老嘴馋,江老师也不例外,不知咋地,有时就想吃香甜的东西。每每这时,易宏巧总是想尽办法,省吃俭用也会满足公公的愿望。家里的鸡生了蛋,易宏巧都积攒起来,每天打两个,给公公蒸蛋花,服侍公公吃完才去忙自己的事。逢赶集天,她或许会忘了其他事情,可给公公买水果这事从不会忘,一年四季,只要时新水果上市,她都要买一些放在家中,每天把水果切成小块小块的,喂给公公吃。
 
    有时候,妈妈给爷爷喂水果,站在一旁的江禹钰馋得直流口水,但想到爷爷是病人,懂事的他从不张口。在妈妈的影响下,江禹钰的学习成绩一直很棒,在家也很勤快懂事,渐渐长大后也帮着妈妈照顾爷爷,每次放学回家都抢着做家务、给爷爷洗脚、擦身子、喂药。亲朋好友都夸这个娃儿懂事,每每这时,他总是笑着说:“跟老妈学的。”
 
    江老师在外工作的大儿子江林璨告诉记者,遇到好天气,易宏巧还会把老人扶出来坐在轮椅上晒太阳。尽管父亲瘫痪了6年,但长久不动的他,皮肤一直很好,身上也没得怪味,父亲的屋子里永远是干干净净的,甚至比一些正常人的屋子还干净。说起弟媳妇这么多年悉心照顾父亲,他的心里充满感激与愧疚。
 
    江林铠每次提到妻子为这个家庭的付出,感激的泪水总是控制不住,他说,这辈子娶到了这么好的妻子,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没有妻子,这个家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如果有来生,他还要娶她。
 
    如今,在四寨村,年轻后生娶媳妇,都把易宏巧当做典范。她默默无闻照顾公公的事迹从这个小村子传到了山外,县妇联准备把她树为孝老爱亲模范,以此引导更多的人践行孝道。
 
    好媳妇易宏巧的孝行超越血缘,她的故事将会感染更多的人。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六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公公 易宏巧,好媳妇的典范

亮点黔西南 | 2014年05月30日 07:58:45 | 赵玖义

六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公公

易宏巧,好媳妇的典范

赵玖义

图为易宏巧给公公喂饭。

   《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晴隆县马场乡四寨村,好媳妇易宏巧六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这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用自己的双肩扛起责任,让四肢瘫痪的公公生命延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经》的这一真谛。

    6年前,易宏巧35岁,有一个幸福的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时年65岁的公公江绍凤已从马场中学退休。公公一边照顾多病的婆婆,一边帮易宏巧夫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享受天伦之乐。丈夫江林铠也很有经济头脑,在干好农活之余,到附近乡场赶转转场以补贴家用。儿子江禹钰学习很用心,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对老人也挺孝顺。一家人挤住在三间瓦房里,虽不富裕却充满了温馨与幸福。

    2008年,江绍凤不小心从两米高的坎上摔了下去,造成颈椎骨折,从此四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吃喝拉撒完全不能自理。
 
    丈夫是家里的全劳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平时还得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所以,照顾公公的大部分责任就落在了易宏巧的肩上。
 
    易宏巧照顾公公特别细心。2014年1月10日,记者随晴隆县教育局资助中心的同志,把中央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10000元资助金送到江绍凤病床前。江老师家刚搬新家,三间平房被隔成了六个房间,他单独住一个房间,一台平躺便可直视的电视正播放着新闻,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按摩器和一些药。让我们吃惊的是,在这个不足15平方米,窗户紧闭的小房间里,一个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吃喝拉撒睡全在这里,但房间里居然没有异味!
 
    江林铠告诉我们说,他的父亲虽然四肢不能动,但大脑特别清醒,思维特别敏捷,很健谈。江老师三番五次地告诉我,他能活到现在,全靠他的儿媳妇易宏巧,照顾自己比亲闺女还好。
江老师在省城贵阳治疗期间,当得知公公以后还需要输液等护理后,细心的易宏巧便细心观察医生输液,还不忘向医生请教,因此,50多天的治疗结束后,她经过不断的摸索,学会了输液。为了减少公公的疼痛,她给公公输液的手法很轻。江老师说,儿媳妇输液比医生还娴熟、细心。
 
    出院后,一张床就是江老师生活的全部,四肢不能动,吃饭喝水都得靠人喂,吃饭时不时会有饭菜落在铺盖上,汤汁洒在衣裳上。还常常便秘,于是易宏巧只得用手去抠。小便只能靠导尿管,不等装尿液的容器满,细心的易宏巧就会及时倒掉。为了让公公好受些,易宏巧还要经常给公公换洗衣裳,用帕子给公公搓澡,每次脱、穿衣裳,为公公翻身,瘦小的小易都累得一身大汗。
 
    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洗衣搓背,准时给公公吃药、打针、输液、按摩,每天重复着家务、农活、照顾好公公的三点一线,尽管累,但易宏巧从未有过怨言。常常是一口水、一口饭地先把老人喂饱,等到自己吃饭的时候,饭菜早就冷了。生病的老人心理是脆弱的,有时候小易的饭喂多了,公公就要瞪眼;喂快了,老人就把头歪到一边……每当这个时候,易宏巧都从不发火,笑着等老人消了气后,把饭菜热了再喂,直到老人满意为止。
 
    2013年9月,公公有10多天都吃不下饭,肚子胀得像一面鼓,也排不出大小便。家族里的叔伯兄弟都以为老人挺不过去了,但却也想不出好法子。易宏巧很着急,她不能眼睁睁看着老人离去,于是三更半夜跑到乡里去请医生,由于跑得急,在坑洼不平的路面,小易不知绊倒了几次。跌倒、爬起来接着跑;再跌倒、爬起来再跑。终于到了卫生院,卫生院里只有路灯还亮着,医生早就睡了,顾不了那么多,她硬是把医生从被窝里“请”起来,带上药箱跟着她一路跑回家。经过医生紧急抢救,江老师又挺了过来。事后医生说,要不是抢救及时,恐怕老人就走了。那一晚上,易宏巧一宿没睡,无论家里人怎样劝,她都坚持守在公公床前。这样的事情,在这6年中,易宏巧不知道遇到过好多回,但每次她都想尽一切办法,硬是把老人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要不是这个儿媳妇,恐怕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说完,江老师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都说人老嘴馋,江老师也不例外,不知咋地,有时就想吃香甜的东西。每每这时,易宏巧总是想尽办法,省吃俭用也会满足公公的愿望。家里的鸡生了蛋,易宏巧都积攒起来,每天打两个,给公公蒸蛋花,服侍公公吃完才去忙自己的事。逢赶集天,她或许会忘了其他事情,可给公公买水果这事从不会忘,一年四季,只要时新水果上市,她都要买一些放在家中,每天把水果切成小块小块的,喂给公公吃。
 
    有时候,妈妈给爷爷喂水果,站在一旁的江禹钰馋得直流口水,但想到爷爷是病人,懂事的他从不张口。在妈妈的影响下,江禹钰的学习成绩一直很棒,在家也很勤快懂事,渐渐长大后也帮着妈妈照顾爷爷,每次放学回家都抢着做家务、给爷爷洗脚、擦身子、喂药。亲朋好友都夸这个娃儿懂事,每每这时,他总是笑着说:“跟老妈学的。”
 
    江老师在外工作的大儿子江林璨告诉记者,遇到好天气,易宏巧还会把老人扶出来坐在轮椅上晒太阳。尽管父亲瘫痪了6年,但长久不动的他,皮肤一直很好,身上也没得怪味,父亲的屋子里永远是干干净净的,甚至比一些正常人的屋子还干净。说起弟媳妇这么多年悉心照顾父亲,他的心里充满感激与愧疚。
 
    江林铠每次提到妻子为这个家庭的付出,感激的泪水总是控制不住,他说,这辈子娶到了这么好的妻子,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没有妻子,这个家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如果有来生,他还要娶她。
 
    如今,在四寨村,年轻后生娶媳妇,都把易宏巧当做典范。她默默无闻照顾公公的事迹从这个小村子传到了山外,县妇联准备把她树为孝老爱亲模范,以此引导更多的人践行孝道。
 
    好媳妇易宏巧的孝行超越血缘,她的故事将会感染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