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睛隆

侍候婆婆、照料叔子十年如一日 孝媳张敏真情暖寨邻

2014年05月27日 21:08:56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李拼鳌 肖然龙

图为张敏在端水给瘫痪在床的二叔子洗脸。

侍候婆婆、照料叔子十年如一日

孝媳张敏真情暖寨邻

李拼鳌 肖然龙

 

    今年34岁的张敏,是晴隆县碧痕镇东风村红火组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家有8口人,上有一位年逾花甲,身患残疾且身衰体弱的婆婆,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一双儿女,全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打工和自己耕种土地来维持。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是一家老小亲亲热热,和睦相处,相互关心体贴,也算过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原家住普安县高棉乡石田村坡望组的张敏,2004年,时年20岁的她,通过自由恋爱,嫁入红火组谭家,成了在家排行老大的谭龙华的妻子。10年来,张敏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身患残疾的婆婆,不厌其烦精心护理瘫痪在床的二叔子,成为边远山村远近闻名的孝顺儿媳。

    走张敏家,不大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开朗健谈的张敏,浑身上下透着农村妇女特有的淳朴和善良。“当时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他(谭龙华)的父亲已经过世多年,母亲又身患残疾,弟妹都还小,长兄为父嘛,谭龙华一个人就挑起了家庭重担,他的勤劳、孝顺、踏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顾家人和亲戚的反对,毅然决定嫁给谭龙华,帮他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张敏谈起自己缘何要嫁给谭龙华时,快人快语的她讲的不是豪言壮语,却一直在用行动兑现着这个承诺。

    侍候婆婆如亲母

    2004年2月,张敏和谭龙华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时,婆婆因两年前外出途中跌成重伤,患下了脚掌后反的终身残疾,走路一颠一跛,很不方便,小叔小姑又在读书,一对新婚伊始的新人,就共同承担起了耕田种地、照顾残疾婆婆、料理家务、养禽喂畜、洗衣做饭等家里家外大大小小的事情。后来,随着儿女的出生,在为贫寒的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家庭负担。

     张敏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村里出了名的,2008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凝冻灾害,天气异常的寒冷。一天,身患残疾的婆婆念叨烧得旺旺的煤火取暖还是只能暖和得了面前,背部总是冷冰冰的,张敏听在心里,默不作声。第二天,她起了个大早,不畏山寒地冻,拿上砍刀,独自一人来到寨子附近的杉树林,在顺便打理自家杉树林的同时,把树林里的灌木砍下来,一捆一捆的捆好,一步三滑的来回送往家中,用柴烧火给婆婆取暖。一连几天,她把杉树林里的杂草灌木打理得干干净净,不仅为开春树林防火做好了准备,而且也为婆婆及家人凝冻之年的取暖照明备足了柴源。“那一年,我虽然暖暖和和的度过了凝冻天气,但苦坏了我的儿媳,为了弄柴烧火给我取暖,她的两只手全冻起了裂口,到现在我心里都过意不去。我有这样好的媳妇,不晓得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呀!”回忆起当初张敏上山砍柴的辛苦,张敏的婆婆很是激动。

    在日常生活中,婆婆的喜好,张敏也一一记在心里。婆婆不爱吃辣的,夫妻俩就动员家人配合老人的口味,全家“戒辣”;老人不吃酸东西,餐桌上就没有酸的食物;老人喜欢吃点心,她跟丈夫说好,要一年365天保证让点心不断……看着辛辛苦苦忙里忙外的儿子儿媳,有时老人执意要下地搭把手,可张敏就是不允许,她只让婆婆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让婆婆下地干重农活;寒来暑往换季,她总是将婆婆的衣被换洗晒干收藏好,需要添置什么都及时置备好,不让老人热着冷着;婆婆生病了,她总能及时送进医院看病买药,并且起早贪黑问寒问暖,精心服侍;婆婆有时闲来无事,在家坐久了,觉得心烦郁闷,她会连携带背,带婆婆到亲戚家走走坐坐散散心;婆婆在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她都会及时考虑办理,并且尽量满足。

    很多时候,丈夫常常哀叹自己命运酸楚,让妻子跟着受罪,她总是微笑着安慰丈夫:“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我们做晚辈的应该多尽尽孝心,让她安度晚年,我们只要勤劳,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张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一个女人的天性去关心、尊敬婆婆,以一个女人的感性去体贴、理解婆婆,真正做到了“婆媳亲,全家和”的家训。由于她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赢得了寨邻对她的赞誉:“这样的媳妇打着火把都难找,谭家娶了个这样有孝心的好媳妇,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

    照料叔子似亲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4年6月,已初中毕业的二弟为了帮助哥哥嫂子减轻家庭负担,不顾母亲和哥嫂的劝说,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执意要停学回家挣钱补贴家用,可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了。

    6月19日,二弟在给当地一煤矿挖煤过程中,不幸被掉落的煤块砸成重伤,生命垂危。于是急忙送往县医院又转送贵阳医治,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抢救、治疗,虽挽救回了二弟的生命,但他却落下了终身瘫痪的残疾,也让张敏夫妻俩前后欠下了8万多元的债务,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再次跌入低谷。为了偿还医治二弟欠下的债务,夫妻俩在搞好农活的同时,利用农闲时间早出晚归到附近打零工挣钱,摘茶、建筑等苦工累活没少做。“那时,婆婆需要服侍,弟弟瘫痪得有人护理,妹妹又在读书,孩儿又小,做农活、照料病人、料理家务,有空还要外出做零工挣钱还账,真的忙得没日没夜。”回忆当初的辛酸事,一向温柔而坚强的张敏不免有些难过。

    二弟出院回到家后,意识模糊、思维不清、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张敏一人照顾,他们把家里采光最好的一间屋子留给他,为了不让瘫痪的弟弟生褥疮,张敏坚持每天给弟弟擦洗,这样的日子,张敏如今仍在继续。“弟弟瘫痪10年了,吃喝拉撒什么都不能自理,我得在旁边伺候,要帮他翻身,明白他想要干什么。有时天气晴好,我就把他扶起来,背到屋外,让他晒晒太阳,陪他讲讲一些残疾人坚强面对不幸的事迹。”对于照顾弟弟,张敏毫无怨言,并表示要继续精心护理,鼓励他坚强的活下去。

   “上有残疾的婆婆,下有瘫痪的弟弟。婆婆的出行、饮食起居需要有人照料;弟弟需要一个有耐心的人常年护理,哪边都不能耽误。可在农村要说雇佣保姆又不太现实,张敏就是婆婆和弟弟的好保姆,这样孝顺的媳妇,十里八乡真的难找!”

   “当初我们以为张敏这姑娘挑不起谭家这样的重担,善良、美丽、温柔的她肯定呆不了三五年就会离开,想不到她会10年来不离不弃地照顾好婆婆和弟弟,她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10年了,亲闺女亲儿子又能怎么样,照顾老人的话,像张嫂嫂这样的,我们村里有几个?大家看着也非常的感动。”在张敏家,看到记者来访,寨邻们围了过来,竖起大拇指,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起张敏来。

    潜移默化的善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年无怨无悔的付出,不仅让张敏收获了一家人的和睦相处和邻居的称赞,更让她的儿子女儿也养成了尊老敬老的习惯。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每天看着妈妈辛苦劳累的样子非常心疼,放学回来后总是替妈妈照顾二叔。“我们的儿子女儿对奶奶和二叔都挺好的,洗头、剪指甲、送饭、端水洗脸、刷牙、倒便盆,样样抢着干,一点不嫌脏不嫌累,人家娃娃谁不嫌脏啊,我儿子女儿就挺好的。”看到儿子女儿的懂事、孝顺,张敏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没有豪言壮语,可10年来,她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为这份真情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感动和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人。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侍候婆婆、照料叔子十年如一日 孝媳张敏真情暖寨邻

亮点黔西南 | 2014年05月27日 21:08:56 | 李拼鳌 肖然龙

图为张敏在端水给瘫痪在床的二叔子洗脸。

侍候婆婆、照料叔子十年如一日

孝媳张敏真情暖寨邻

李拼鳌 肖然龙

 

    今年34岁的张敏,是晴隆县碧痕镇东风村红火组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家有8口人,上有一位年逾花甲,身患残疾且身衰体弱的婆婆,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一双儿女,全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打工和自己耕种土地来维持。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是一家老小亲亲热热,和睦相处,相互关心体贴,也算过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原家住普安县高棉乡石田村坡望组的张敏,2004年,时年20岁的她,通过自由恋爱,嫁入红火组谭家,成了在家排行老大的谭龙华的妻子。10年来,张敏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身患残疾的婆婆,不厌其烦精心护理瘫痪在床的二叔子,成为边远山村远近闻名的孝顺儿媳。

    走张敏家,不大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开朗健谈的张敏,浑身上下透着农村妇女特有的淳朴和善良。“当时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他(谭龙华)的父亲已经过世多年,母亲又身患残疾,弟妹都还小,长兄为父嘛,谭龙华一个人就挑起了家庭重担,他的勤劳、孝顺、踏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顾家人和亲戚的反对,毅然决定嫁给谭龙华,帮他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张敏谈起自己缘何要嫁给谭龙华时,快人快语的她讲的不是豪言壮语,却一直在用行动兑现着这个承诺。

    侍候婆婆如亲母

    2004年2月,张敏和谭龙华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时,婆婆因两年前外出途中跌成重伤,患下了脚掌后反的终身残疾,走路一颠一跛,很不方便,小叔小姑又在读书,一对新婚伊始的新人,就共同承担起了耕田种地、照顾残疾婆婆、料理家务、养禽喂畜、洗衣做饭等家里家外大大小小的事情。后来,随着儿女的出生,在为贫寒的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家庭负担。

     张敏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村里出了名的,2008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凝冻灾害,天气异常的寒冷。一天,身患残疾的婆婆念叨烧得旺旺的煤火取暖还是只能暖和得了面前,背部总是冷冰冰的,张敏听在心里,默不作声。第二天,她起了个大早,不畏山寒地冻,拿上砍刀,独自一人来到寨子附近的杉树林,在顺便打理自家杉树林的同时,把树林里的灌木砍下来,一捆一捆的捆好,一步三滑的来回送往家中,用柴烧火给婆婆取暖。一连几天,她把杉树林里的杂草灌木打理得干干净净,不仅为开春树林防火做好了准备,而且也为婆婆及家人凝冻之年的取暖照明备足了柴源。“那一年,我虽然暖暖和和的度过了凝冻天气,但苦坏了我的儿媳,为了弄柴烧火给我取暖,她的两只手全冻起了裂口,到现在我心里都过意不去。我有这样好的媳妇,不晓得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呀!”回忆起当初张敏上山砍柴的辛苦,张敏的婆婆很是激动。

    在日常生活中,婆婆的喜好,张敏也一一记在心里。婆婆不爱吃辣的,夫妻俩就动员家人配合老人的口味,全家“戒辣”;老人不吃酸东西,餐桌上就没有酸的食物;老人喜欢吃点心,她跟丈夫说好,要一年365天保证让点心不断……看着辛辛苦苦忙里忙外的儿子儿媳,有时老人执意要下地搭把手,可张敏就是不允许,她只让婆婆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让婆婆下地干重农活;寒来暑往换季,她总是将婆婆的衣被换洗晒干收藏好,需要添置什么都及时置备好,不让老人热着冷着;婆婆生病了,她总能及时送进医院看病买药,并且起早贪黑问寒问暖,精心服侍;婆婆有时闲来无事,在家坐久了,觉得心烦郁闷,她会连携带背,带婆婆到亲戚家走走坐坐散散心;婆婆在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她都会及时考虑办理,并且尽量满足。

    很多时候,丈夫常常哀叹自己命运酸楚,让妻子跟着受罪,她总是微笑着安慰丈夫:“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我们做晚辈的应该多尽尽孝心,让她安度晚年,我们只要勤劳,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张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一个女人的天性去关心、尊敬婆婆,以一个女人的感性去体贴、理解婆婆,真正做到了“婆媳亲,全家和”的家训。由于她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赢得了寨邻对她的赞誉:“这样的媳妇打着火把都难找,谭家娶了个这样有孝心的好媳妇,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

    照料叔子似亲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4年6月,已初中毕业的二弟为了帮助哥哥嫂子减轻家庭负担,不顾母亲和哥嫂的劝说,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执意要停学回家挣钱补贴家用,可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了。

    6月19日,二弟在给当地一煤矿挖煤过程中,不幸被掉落的煤块砸成重伤,生命垂危。于是急忙送往县医院又转送贵阳医治,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抢救、治疗,虽挽救回了二弟的生命,但他却落下了终身瘫痪的残疾,也让张敏夫妻俩前后欠下了8万多元的债务,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再次跌入低谷。为了偿还医治二弟欠下的债务,夫妻俩在搞好农活的同时,利用农闲时间早出晚归到附近打零工挣钱,摘茶、建筑等苦工累活没少做。“那时,婆婆需要服侍,弟弟瘫痪得有人护理,妹妹又在读书,孩儿又小,做农活、照料病人、料理家务,有空还要外出做零工挣钱还账,真的忙得没日没夜。”回忆当初的辛酸事,一向温柔而坚强的张敏不免有些难过。

    二弟出院回到家后,意识模糊、思维不清、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张敏一人照顾,他们把家里采光最好的一间屋子留给他,为了不让瘫痪的弟弟生褥疮,张敏坚持每天给弟弟擦洗,这样的日子,张敏如今仍在继续。“弟弟瘫痪10年了,吃喝拉撒什么都不能自理,我得在旁边伺候,要帮他翻身,明白他想要干什么。有时天气晴好,我就把他扶起来,背到屋外,让他晒晒太阳,陪他讲讲一些残疾人坚强面对不幸的事迹。”对于照顾弟弟,张敏毫无怨言,并表示要继续精心护理,鼓励他坚强的活下去。

   “上有残疾的婆婆,下有瘫痪的弟弟。婆婆的出行、饮食起居需要有人照料;弟弟需要一个有耐心的人常年护理,哪边都不能耽误。可在农村要说雇佣保姆又不太现实,张敏就是婆婆和弟弟的好保姆,这样孝顺的媳妇,十里八乡真的难找!”

   “当初我们以为张敏这姑娘挑不起谭家这样的重担,善良、美丽、温柔的她肯定呆不了三五年就会离开,想不到她会10年来不离不弃地照顾好婆婆和弟弟,她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10年了,亲闺女亲儿子又能怎么样,照顾老人的话,像张嫂嫂这样的,我们村里有几个?大家看着也非常的感动。”在张敏家,看到记者来访,寨邻们围了过来,竖起大拇指,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起张敏来。

    潜移默化的善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年无怨无悔的付出,不仅让张敏收获了一家人的和睦相处和邻居的称赞,更让她的儿子女儿也养成了尊老敬老的习惯。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每天看着妈妈辛苦劳累的样子非常心疼,放学回来后总是替妈妈照顾二叔。“我们的儿子女儿对奶奶和二叔都挺好的,洗头、剪指甲、送饭、端水洗脸、刷牙、倒便盆,样样抢着干,一点不嫌脏不嫌累,人家娃娃谁不嫌脏啊,我儿子女儿就挺好的。”看到儿子女儿的懂事、孝顺,张敏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没有豪言壮语,可10年来,她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为这份真情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感动和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