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头条副标题

南京耄耋夫妇走进魂牵梦绕的24道拐

韩朔眺夫妇与游客在“24道拐”观景台观光拍摄(陈亚林摄影).JPG

图为韩朔眺夫妇与游客在“24道拐”观景台观光拍摄

韩朔眺夫妇手中是刚出版的《翠华晴隆》一书(陈亚林摄影).JPG

图为韩朔眺夫妇手中是刚出版的《翠华晴隆》一书

     亮点黔西南讯 “在耄耋之年,我们终于来到魂牵梦绕的‘24道拐’,深切感受到‘24道拐’在抗日战争中所担负的历史使命,‘24道拐’就是一座抗战历史的丰碑。”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韩朔眺夫妇在观景台对记者说。 

     8月2日,正值盛夏时节,当全国各地被酷暑困扰,凉爽的黔西南州晴隆山城和“24道拐”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景区景点的人数、车辆明显增多。“今年77岁的韩朔眺,在抗战暴发后,随父母从北京来到天津乘坐英国商船,经广州抵达越南海防港后,又乘坐火车到达云南昆明。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后,他的父亲韩儒林(1949~1982年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从云南昆明调往成都华西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后迁移南京)任教。儿时的韩朔眺在重庆成长期间,就听父辈们谈起过“24道拐”盘山公路时的一些故事,只是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但“24道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直到半个世纪后,中央电视台播出贵州晴隆“24道拐”抗战公路及相关新闻故事后,韩朔眺就开始关注“24道拐”,在买来的地图上,把“24道拐”做了特别明显的标记。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教授的韩朔眺,平时就比较喜欢历史和地理,退休后与老伴万美华开始外出旅游、摄影。“此次到贵州有两个目的,一是旅游避暑;二是专程寻访‘24道拐’抗战公路。‘24道拐’因为特殊的历史意义,是我梦想到达的地方,今天终于近距离的感受和体验了‘24道拐’的雄、奇、险、峻所在。晴隆人热情、好客,并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很感谢!”在酒店里,韩朔眺夫妇打开笔记本电脑,几个文件夹里全是他们在晴隆观光、避暑时,从不同角度拍摄的“24道拐”、“安南古城”、万亩草场和民族风情等图片。他们晚上还利用电脑、手机向家乡的亲戚朋友推介凉爽的贵州,是盛夏旅游避暑之地。

    进入盛夏时节,山城晴隆凉爽招人。随着晴隆“24道拐”品牌的推介打造,以及红色旅游文化的升温。连日来,在“24道拐”景区和“安南古城”建设现场,都能看见来自天津、武汉、重庆、四川、云南、贵阳等省内外的旅游散客和自驾游客的人数明显增多。(陈亚林 摄影报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