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银行理财高收益产品难觅 “飞单”现象屡见不鲜

 目前,国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不超过4%,3.7%至3.8%较为常见,即使是通过薪资卡、网银等渠道购买,收益率也只是增加0.1个百分点。仅有部分中小城商行的产品收益率超过4%,但有的银行开放规模较小,只有2000万元;有的银行起点较高,需百万元起步。理财师建议,对于普通储户而言,并不一定要去追预期年化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可根据实际资金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配置。

受利率下行及今年以来市场持续的“资产荒”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跌再跌。被誉为“史上最严厉银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出炉,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进一步走低,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考虑购买固收类理财产品到底划不划算。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本金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一部分利息用来支撑固定收益,另一部分利息投资黄金、沪深指数、原油等标的的期权,用来博取较高的收益。所以,结构性产品的最终收益会由挂钩标的表现决定,如果标的的表现和预期相符,结构性产品就会取得较好的收益率。

近年来,“飞单”现象屡见不鲜,“飞单”这种畸形的理财产品之所以有生存空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始作俑者无疑是急需资金的企业。一些企业因获取资金渠道有限,于是以高额佣金回报贿赂银行工作人员,借他们之手,利用银行场所“骗财”。而客户之所以会踩上随时可能爆炸的“飞单”地雷,一个重要原因是经不住高回报诱惑。“飞单”透支的是银行的信誉,银行理应强化内控机制,堵塞漏洞,杜绝“飞单”。同时,投资者要多学习一些风险识别技巧,防止踏上“飞单”这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

某理财分析师表示,大部分普通理财产品投资者仍然沿袭银行“存款”的概念,监管层为了防范风险默认商业银行“刚性兑付”,而商业银行本身站在扩充规模冲动的竞争角度,主打“安全牌”吸引理财客户。该分析师认为,要打破理财“刚兑”,首先要提高理财投资者教育,才能顺水推舟、平稳过渡;而从银行端来说,可以首先从产品形态的转变开始,逐渐让投资者接受理财产品不一定保本的状况。从预期收益率型向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转变将会是大趋势。

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本周银行理财产品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跌至3.78%。7天以内的理财产品共有26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3.12%,环比提高0.03%;8天至14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19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28%,环比提高0.21;15天至1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16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92%,环比提高0.17%;1个月至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是发行主力,共有552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79%,环比提高0.03%;3个月至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共发行470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78%,环比降低0.06%;6个月及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共发行414款,其中6个月至12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280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82%,环比降低0.03%,12个月及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134款,周均收益率达3.78%,环比提高0.05%。

从发行银行类型来看,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理财产品多来自城商行与农商行。从收益类型来看,高预期年化收益类型均属于非保本浮动型。从具体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产品来看,兴业银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以4%的预期收益率夺得8天至14天期限第一的位置,交通银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以7%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居1个月至3个月期限产品收益率首位。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